累計產銷接近零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微增長,利潤總額負增長,這是目前汽車行業所表現出的總體現象。
與之前汽車行業市場紅火時的情況相比,汽車行業的狀況可謂“今非昔比”。
與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總體水平相比,汽車行業利潤總額下降1.58%,是整體工業利潤總額同期0.7%降幅的一倍以上。除了目前靠補貼而非常紅火的新能源汽車外,整體行業發展的未來前景并不樂觀。
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以企業性質為劃分的統計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2%,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 下降0.1%,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2%,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3%。 除了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統計中沒有把外商與港澳臺投資企業區分開來所造成各自的統計結果不明之外,其他類型企業的利潤總額增減趨勢與汽車行業相似。
再看整體制造業,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今年上半年,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1%。其中,相對最好的是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其利潤總額 同比增幅高達78.7%。在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中,上半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下降了2.1%,屬于利潤總額負增長的行業之一,汽車行業疲態已現。
以制造業橫向對比來看,除了上述所說的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之外,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都明顯強于汽車制造業。
但與此同時,讓汽車行業稍稍寬慰的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都明顯弱于汽車制造業,處于利潤總額大幅下滑階段。
被夾在中間的汽車制造業,何去何從?一切,都還需要汽車人自己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