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分別試駕了長安汽車CS75四驅版和吉利博瑞兩款自主品牌車型,體驗之后,對自主品牌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覺。
雖然這些年自主品牌的造車能力進步明顯,但個人潛意識中認為這些產品還是弱了些,而這兩次試駕徹底改變了我的認識——它們在整體性能、做工、配 置、人性化設計等方面,都有了比肩甚至超越同檔合資產品的實力。一位資深的試車同行認為,如果去除企業標志,大家一定認為這是合資產品。
確實,一兩款車型的成功并不能代表自主品牌的春天來了,但找到了通往春天的列車,同樣意義非凡。
近幾年,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江淮等自主品牌都有了一款或兩款明星車型,這些明星車型不但在銷量方面有亮點,而且消費者對產品也越來越認可,較高的性價比更是提升了其被接受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自主品牌屢次要突破10萬元天花板,但屢戰屢??;而目前,多款十幾萬元的自主品牌在市場上站住了腳。售價11.78萬和13.58萬元的CS75兩驅版銷量最好,吉利博瑞同樣如此,1.8T高配版受到歡迎。10萬元天花板似乎不經意間已被捅破,長期積累、水到渠成是最好的解釋。其實,從中可以看到,市場再被擠壓、時間再緊迫,做好產品的思路不能亂,只有好的產品才能有穩固的市場,各種營銷策略才有用武之地。
品牌向上是當下中國自主品牌的共識,也是爭取更多市場空間的必要手段,其載體就是汽車產品本身。多年來自主品牌不佳的形象根源還是源于初期的粗糙,而提升品牌形象和溢價能力則要依靠產品,并保持品質穩定,曇花一現的東西更傷害品牌。要穩定并提高產品品質,首先要有明確的思路,企業內部達成共識, 并找到方向,如長安汽車以車身造型入手,快速提升顏值,整體品質也在逐漸提高,目前已經成為自主品牌的領軍企業。其次,要有嚴格的生產體系保證,出色的設 計和優秀的售后,關鍵點還是生產環節的精益求精,軟件和硬件缺一不可;如吉利春曉基地已經可以媲美合資車企,比亞迪、奇瑞等在這方面也有不同的亮點。再有 就是,要打造真正的明星車型,現象級的產品更好,明星車型可以更好地展示品質和品牌。
在時不我待的市場環境下,自主品牌應找到一個突破點并逐漸延展,長久的積累后整體品質提升效果才會顯現,由此品牌形象、產品溢價能力和銷量等都會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