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將展開“節流”行動,并希望到2026年,通過加快產品開發和生產速度、降低員工成本,以及實施更高效的采購策略等,為公司節約100億歐元成本,并推動利潤率由3.4%提高至6.5%。
據《歐洲汽車新聞》報道,當地時間周二(12月20日),大眾汽車集團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將展開“節流”行動,并希望到2026年,為公司節約100億歐元成本,并推動利潤率由3.4%提高至6.5%。
具體來看,大眾汽車的節流措施,包括加快產品開發和生產速度、降低員工成本,以及實施更高效的采購策略等。
其中,大眾汽車計劃通過縮短車輛生產時間,每年節約2億歐元;通過減少50%開發中測試車輛的使用數量,并通過仿真數字化手段進行測試,每年節約4億歐元;通過提升采購效率,每年節約3.2億歐元;通過優化售后業務,每年節約2.5億歐元。
大眾汽車表示,綜合來看,以上削減成本的舉措將為公司2024年的業績帶來約40億歐元的積極貢獻。
此前,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人力資源負責人Gunnar Kilian表示,如有必要,或將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啟“減員”行動,包括與員工簽署有選擇性的合同終止協議,這種協議并不違反勞工委員會的條例。
而作為大眾汽車旗下首個開展成本削減計劃的大眾品牌,已在本月早些時候,向員工發布過相關信息:大眾品牌的行政人員成本需要削減五分之一;到2028年,產品開發周期需從50個月縮短至36個月,從而節約10億歐元成本;此外,斥資8億歐元在“老家”沃爾夫斯堡建立新研發基地的計劃或也將取消。
目前,大眾品牌在歐洲已暫停了招聘環節,并解雇了部分臨時工,還削減了德國工廠的生產班次。 做出以上規劃,是因為大眾汽車正面臨眾多困境。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此前表示,大眾品牌的收入、利潤率急需提高;但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與公司自身的表現都弱于預期,導致達成目標充滿挑戰。尤其在中國市場,面對比亞迪等新能源企業的強勢沖擊,大眾汽車的市場領先優勢已不復存在。(中國經濟網 郭躍/編譯)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