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造車已經熱鬧了好一陣子,連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都發布了雄心勃勃的造車計劃,不過大多數還停留在炒概念階段。前不久,游俠電動車公司舉行了“游俠X”發布會,趕在這些互聯網巨頭之前,率先拿出了概念車型。
面對突然冒出的游俠電動車,筆者查閱了資料并與部分人士溝通后,不得不說這份創業精神值得點贊,但是,筆者更想提醒一句:造車與攢電腦不一樣。
特斯拉出品的Model S作為互聯網造車的成功案例,廣為人們稱贊,許多創業者以此為榜樣,游俠電動車的創始人即是其中之一。敢于創業、創新,這份精神值得稱贊,但是,汽車是交通工具,不僅關系到駕駛者的個人安全,更與周圍人的安全緊密相關。
即使是特斯拉在發展初期,其CEO 馬斯克也大膽承認自己生產不了汽車,首款車型Roadster由世界著名跑車生產商蓮花代工,特斯拉把“三電”系統移植上去。蓮花公司有多年的生產經驗,并且嚴格按照歐盟的安全標準生產車輛,從而保證了Roadster對駕駛者及周圍人的安全有所保障。
游俠電動車由誰生產?創業團隊自己生產還是找某個汽車廠代工?筆者查到的資料是,一位“85后”的電動汽車狂熱愛好者,率領40余人的研發團隊,用了482天時間,花了不到兩千萬元人民幣,研發出一款可以“媲美特斯拉”的中國首款互聯網純電動超級跑車。
筆者多年采訪汽車企業,知道一款新車研發大約需要5年時間,研發團隊多達上千人,研發經費高達數億元。游俠電動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在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少的情況下,推出“游俠X”概念車,難免讓人懷疑這款車的安全和性能。
也許部分IT人把造車想象成了是和攢電腦一樣簡單的事。筆者不是IT人士,家里的電腦卻是自己攢的,在網上找一些資料,然后在中關村購買主板、內存、硬盤等各種配件,一把螺絲刀、一把鑷子,用了一天的時間,自己琢磨就能夠組裝成功。
電腦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采用模塊化設計生產,各個接口都有自己獨特的形狀和尺寸,不該安裝在這個地方的配件絕對插不進去。電腦攢成功后,放在自己家里使用,不會對別人造成直接危害。
汽車能夠攢嗎?當然可以,曾經有過很多案例。以往攢汽車的人幾乎是“玩”車一族,他們攢出自己喜歡的車后,在賽道或者偏僻的道路上過一把癮,平時并不開著上下班。畢竟汽車與電腦的屬性完全不同,除了性能要求外,汽車作為交通工具,還有很多安全要求,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嚴格測試才能達到。據筆者了解,汽車企業研發一款新車,僅路試就至少需要8個月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修訂、改進原有設計參數,以求達到最佳性能并符合安全標準。
IT人帶著互聯網思維方式進入到汽車領域,拓寬了汽車發展的視野,讓汽車變得更加智能化,方便人們駕駛,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稱道的地方?!缎陆冸妱映擞密嚻髽I管理規定》的頒布為有志于電動汽車創業、創新的人士打開了大門。但是,電動汽車與電腦有著很大差別,互聯網思維仍要順應汽車產業發展規律,不能把IT的思維方式生搬硬套過來,畢竟造車與攢電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