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輛名為游俠X的電動車引發了汽車行業內的關注。以85后青年為首的創業團隊,在特斯拉的基礎上改裝出了一輛炫酷的電動車,并宣稱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智能造車。然而,幾十人的草創團隊里,沒有一人來自傳統汽車行業。筆者認為,即便身處政策和融資環境如此寬松的互聯網時代,自主創業依然要具備腳踏實地的精神,從一點一滴扎實做起。
這個以80、90后為主的創業團隊,依靠2000萬融資,歷時482天,打造出了一輛外觀顏值爆表,最大續航里程460km,百公里加速僅需5.6秒的純電動跑車??瓷先サ拇_很美。
自從一年前傳出樂視要造車以來,游俠已是繼樂視、博泰、蔚來汽車后第四家宣布要造超級電動智能跑車的“門外漢”。最近一年來似乎隔三差五就有一家互聯網公司進軍汽車產業或冒出一家新的汽車創業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會采取一些不同尋常的策略試圖“顛覆”汽車這個百年行業的常規。
然而,真有這么容易嗎?汽車是個燒錢的行業。研發,試制,試驗,認證,質量,生產,物流,零部件采購、銷售,售后,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已經擁有技術基礎、生產場地、供應鏈物流的情況下,要投產一款新車型至少需要消耗數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舉例來說,長城汽車今年發布的募資定增預案,擬募資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據公開資料顯示,在本輪募資中,50.8億元將用于“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
做電池起家的王傳福,比亞迪新能源項目中,還是得依靠走混合動力的技術路線開拓市場。而比亞迪與戴姆勒合資的騰勢,在已經擁有比亞迪全力支持的情況下,最終也花了四年多才讓汽車順利實現量產。
特斯拉花了五年時間的打磨,才將Roadster推向市場。如今,成立已有12年之久的特斯拉也不過擁有三款車型。更何況特斯拉除了產品外,還為其用戶打造了各種充電解決方案。
而游俠團隊從零開始,需要消耗的資金規模至少是10億元起。放眼全球,一家初創公司要在兩三年內拿到10億元以上融資難如登天,而在汽車領域,還沒有這樣的先例。這意味著,游俠汽車顯得過于理想化。
事實上,我們不想去否認游俠汽車造車的理想,早在一年前,李克強總理就表達了要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各種創業公司尤其涉及到汽車產業鏈的創業公司也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而剛剛實施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也進一步放寬了產業準入,取消了投資總額和生產規模的最低要求限制,使更多創業者不約而同的把寶都壓在了汽車的智能化和電動化上。
這些對汽車創業無疑是好事,但是創業應該依靠腳踏實地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完成。用一輛外觀炫酷的Demo車,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發布會確實能夠獲得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傳播效果,甚至吸引到更多投資者的注意,但是卻多少顯得急功近利,有點變了味道。游俠汽車以及那些致力于互聯網汽車創業的創業者們,未來要做的應該是更積極努力投入到產品的研發當中,為消費者打造真正可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