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申城汽車投訴售后維修排第一
2015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汽車及相關投訴6069件,同比(2014年5073件)上漲19.63%,其中區縣自行辦結4886件,同比(2014年4342件)上漲12.53%,投訴量居前三的區縣為浦東新區、閔行區和普陀區。
其中,市消保委汽車專業辦全年共接待受理消費者投訴1296件(自行處理投訴1031件,聯網單位投訴265件),同比增加61.79%,辦結率為97.22%,調解成功率為92.97%。
老問題:
售后問題增幅占比均最高
從2015年的汽車投訴來看,售后問題、產品質量、合同問題的投訴仍列居前三,其中售后問題投訴同比上升39.54%,占比最大。目前,售后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售后服務問題;二是售后維修及保養問題。從2015年的投訴數據來看,售后服務的問題較為突出,全年共受理2175件,較上年(1273件)上升70.86%。
售后服務投訴主要集中在三包憑證的交付(含汽車合格證)、附加服務(上牌、代繳購置稅、保險、貸款等)及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而售后維修及保養的投訴則集中在汽車維修配件等待時間過長,維修企業故障判斷不準確造成反復維修,修理程序不規范等問題上。
分析認為,造成售后服務投訴激增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經銷商未能嚴格按照汽車“三包”履行相關義務。在新車交付時未及時向消費者交付“三包”憑證及合格證,也沒有盡到提示消費者驗車的義務;二是向消費者提供附加服務的時候,如在代繳購置稅等問題上未盡到提示消費者可能存在風險的義務。還有汽車銷售衍生金融服務(汽車融資、貸款)也成為近年來投訴的新熱點。由于金融服務需要相關的專業性知識,消費者在選擇金融服務產品時,并不能全面直觀了解相關信息,容易造成理解上的誤差,引發投訴;三是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有待加強。在消費者需要咨詢相關汽車知識時,企業不能提供正確有效的信息。特別是當消費者提出退換車訴求時,企業和消費者在汽車三包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一方面企業方面的解釋不能讓消費者信服,另一方面消費者在保留相關憑證依據上的意識不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售后服務問題投訴量。
新現象:
新能源車、網銷投訴漸顯
根據消保委投訴情況分析來看,新能源車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幾個時間節點上,一是2014年末至2015年初,主要是因為無法按期提車,導致國家節能補貼金額變動的投訴;二是2015年新能源車上牌政策出臺后,消費者因不滿足上牌條件引發的投訴;三是區縣新能源車補貼的發放截止期前,因未能及時辦理手續,致使無法享受區縣補貼的投訴;四是2015年末至2016年初,上海市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尚未出臺,致部分消費者無法按期提車。
除新能源車投訴外,汽車網銷投訴案例從2015年初開始逐月遞增。網銷投訴分為整車與汽車零配件投訴。對于整車銷售來說,雖然消費者是通過網上下單,但是提車、驗車環節則是在指定的4S店進行,負責網銷的部門與4S店之間的信息一旦脫節,容易導致消費糾紛的發生。
此類的投訴集中在商家私自取消訂單、線上訂車線下無貨、網上優惠活動規則不詳、網上承諾與實際不符等方面。投訴的時間節點則主要集中在“雙十一”、“雙十二”等網絡銷售旺季。
更嚴重的要數網購汽車零部件。從汽車零部件銷售放開以及汽車電商行業開始興起,給汽車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新《消法》中對于網購商品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有明確的條款后,網購汽車配件的爭議有逐步增加的趨勢。
涉及網購汽車零配件主要包括輪胎、導航儀、機油機濾,皮椅等汽車零配件及周邊。網上APP、淘寶等網購平臺成為年輕人購買汽車零配件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網購的汽車零配件雖然便捷,但也讓監管更加困難,網購汽車零配件產品的質量問題呈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