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滿足于專車和打車市場了,滴滴快的合并之后還要滲透到別的領域。昨天,滴滴快的正式宣布,原快的打車副總裁付強將出任新集團代駕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即將上線的代駕業務。這也是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第一次對外正式公布重要人事任命,也標志著繼拼車業務后,代駕將成為滴滴快的又一個重點發力的出行領域。不過,關于即將上線的代駕業務,滴滴快的官方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有分析指出,滴滴快的這項舉措,或將在代駕市場掀起一場惡戰。
代駕市場含金量頗大
在不少人眼中,代駕業務作為一個垂直業務市場空間不大,其實這個市場蘊藏很大的潛力。以韓國為例,5000萬人口的韓國目前注冊的代駕司機超過30萬人,每年所創造的產值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相比而言,中國汽車擁有量已超1.3億,但代駕司機僅10萬左右。艾瑞咨詢的研究數據顯示,未來5年國內代駕市場產值高達500億元。
傳統代駕市場存在收費高、速度慢、安全沒保障等痛點,以e代駕為代表的新興工具則針對性解決問題,從而快速贏得青睞。e代駕在三年內的代駕司機用戶數增長到6萬,覆蓋全國140個城市。有機構預計,未來三年,整體代駕市場的日訂單有望達到100萬-150萬單。
不過,自從2014年8月以來,滴滴快的平臺已上線了專車、企業版、一號快車業務,拼車和代駕業務即將上線。有業內人士指出,滴滴快的可將閑散的代駕司機和社會需求有機整合起來,從而快速激活國內的代駕市場。
代駕領域又將現大戰
盡管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國內代駕業務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以酒后代駕為主。滴滴快的想瓜分代駕業務,而58同城也想分一杯羹,此前就和e代駕有過一場惡戰,最后則選擇了投資的方式入股e代駕。
有分析稱,滴滴快的目前的司機端資源更多集中在如下方面:一是現有出租車司機;二是專車車主,主要是合作租賃公司人員。這些司機多數是依附現有業務,很難抽身去做代駕服務。從這方面看,滴滴快的需要挖掘更多代駕司機,相當于要重走e代駕老路。有觀點認為,現有代駕市場集中度較高,e代駕已占據了近九成的市場份額,雖然滴滴快的來勢洶洶,但是要在代駕這個細分領域做深做透,避免不了各家的正面沖突,屆時一定會引發一場搶客大戰。(記者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