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說,中央的新能源政策到地方不能落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之所以各方面不落地,主要是因為各個地方的情況千差萬別,基礎也不同。并不是所有地方能像北上廣這些地方具備先決條件,有些地方在產業鏈、政策經驗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第二,除了一些政府方面的不作為,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在于產業鏈不具備。很多地方不具備或者不具備完整的產業鏈,不具備拉動地方的實力。88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搞一個基地,這個是不可能的。諸如北京、上海、廣州這類一線城市具備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基礎,能建成示范基地。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有這些條件。
三是各地的財力不同,申請成功,如果有配套資金就可以考慮實施。但是這些地方政府的財力是不同的,對于那些資金困難的地方政府,積極性會下降。
四是,發展思路不同。有的地方沒有深層次的思考如何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第五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甚至根本沒有在這方面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們在推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到底是怎么推法?不僅是推一個單獨的產業鏈,也不是單獨的推某一個技術點,也不是單獨的推就是這么一個小的產業,更重要的是這個東西是帶動整個地方的綜合考慮。整車廠往往是把電機、電池整合在一起,他不會管道路的問題,不會管配套稅收的問題。然而,尤其是地方政府至少是三維思維,要考慮配套、產業等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