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汽車5月14日訊 (記者 王庭)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本周公布的4月份全國汽車產銷統計數據中,通用和本田開始通報 “零售銷量”,而非之前的“批發銷量”。中國網記者了解到,這是繼日產、豐田、三菱之后,又有兩家車企在中國銷量統計方式進行新調整。
車企銷售數據開始“擠水”
在去年,由于汽車廠商壓庫,而激化經銷商和車企之間矛盾,甚至會讓經銷商資金鏈斷裂發生徹底“崩盤”的慘劇頻頻發生。所以包括通用、本田等越來越多的的汽車生產企業,開始轉報更反應市場真實情況的零售數據。
中國網記者采訪通用和本田相關負責人了解到,兩家車企在全球其他市場銷量數據,都是采用的零售銷量,中國市場此次改變一方面是采用該品牌在全球使用的統計方法,與其他市場同步;而另一方面讓廠家和消費者更真實的了解到車輛在終端市場的銷售情況。特別對消費來說,某款車型每月零售銷售,對于購車選擇更有參考意義。
更為重要的是廠家對于終端零售銷量數據的重視,也減少了汽車廠商與經銷商之間在批發量上“弄虛作假”,廠家也將更多精力轉向主動引導經銷商在終端市場發力。所以越來越多的車企主動開始“官降”,已經明確透露出拉動終端市場信號。預計接下會有更多車企,在轉報零售銷量數據上進行跟進!
銷量數據也有“中國特色”
中國國內汽車在銷量數據統計方式主要是零售銷量和批發銷量兩種。所謂批發銷量是指汽車制造商直接賣給經銷商的銷售量。我國汽車的銷售模式是經銷商從車廠把車買去再賣給消費者,經銷商相當于批發商。這也是目前多數汽車生產廠商公布的銷量數據統計。零售銷量是指是消費者(包括大客戶)當月的直接購買量,就是經銷商賣給消費者的數量。
實際上兩者從統計上來講,只要口徑一致都算合理,但是由于一些企業想盡一切辦法誘使經銷商多進車輛,比如提高返利的比例、為經銷商提供銀行貸款擔保、降低經銷商貨款支付比例給經銷商賒賬等,這就導致汽車生產廠向經銷商壓庫嚴重,而批發銷量和零售銷量之間的差數實際就是庫存數量。如果壓庫數量較大達到一定比例,那批發數量就實際上就失去了參考分析的意義。
汽車數據待破壟斷
其實,真實的汽車銷量數據,無論對于行業發展、企業分析決策、消費者選擇,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目前中國汽車銷量數據,卻很難查到準確數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乘用車聯席會所公布的銷售數據均由車企自行提供,多數車企上報的還是批發銷量,而且兩者數據出入較大。
在國外,最權威的產銷數據應該是新車的上牌數據,這些數據在國外都是由權威部門定期向社會公布的,但是在國內公安部掌握的汽車上牌量,一直是不公開的信息。早在2008、2009年時,汽車界的“兩會”代表就曾建議公開上牌數據,卻被公安部否決,其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信息系統技術不成熟,達不到公開的條件;二是數據中有部分涉及公民隱私,存在法律問題。
現在六七年過去了,信息系統技術發展迅猛,但是相關的數據公開依然沒有下文。很多車企為了解真正的銷售情況,每年卻可以向公安部下屬或關聯單位購買上牌數據。本該是民眾共享的信息資源,卻通過“數據壟斷”成為某一部門的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