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已經充分發展,且市場增長逐步放緩的整車銷售相比,中國的汽車金融業務才剛剛開始,市場潛力巨大。
據悉,2014年中國的汽車金融市場規模約為4000~5000億元,而德勤中國汽車行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汽車市場金融滲透率將達到50%,市場規模達到1.8萬億元。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中國的汽車消費信貸正逐步獲得市場認知,市場發展速度迅猛,部分汽車金融公司的消費信貸成倍增長。
根據第三方數據,截止2014年底中國的金融滲透率平均只有20%左右,而歐美國家已基本達到60%~70%,國外汽車企業汽車金融公司的利潤收益貢獻率平均占到其母公司利潤的30%~50%,然而中國的汽車金融公司多數仍處于不盈利的狀況。
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吸引著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將視線轉向汽車金融公司。
北京現代金融副總經理陳金亮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汽車金融早已經進入提速期,但下一步要邁入萬億級市場,關鍵在于突破政策壁壘。
兩大消費金融基礎產品
截止目前,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監會”)共審批通過了19家汽車金融公司(詳見附表1)的掛牌,為控制風險,銀監會在2008年1月發布的《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中,嚴格限定了汽車金融公司的12大主營業務板塊(詳見附表2)。
由于政策限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汽車金融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體現在“股東存款”和“經銷商的庫存融資”兩大業務層面,而市場更大的消費金 融發展則相對緩慢,而且中國的汽車消費金融也多被籠統地概括為單純的個人分期付款的一種手段,由于汽車金融公司的融資成本過高,該業務多為商業銀行所占 去。
根據統計,根據民生銀行和德勤聯合發布的《2012中國汽車金融報告》預測,2015年汽車消費金融滲透率將達到50%,市場總額將達到6700億 元,其中商業銀行的消費信貸和信用卡分期貸款的占兵仍將達占到70%,而汽車金融公司推出的消費貸款比例可能將增加至24%左右,剩余份額歸其他融資渠道 瓜分。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觀察,目前消費信貸的兩大基礎產品,都已被汽車金融公司開發出來,即面向個人業務的“消費貸”,以及面向企業層面的“經營 性租賃”業務。特別是針對其一大基本業務,各大金融公司均已開發了不同的產品,如奔馳金融的“先享后選”、北京現代金融的“青春貸”等產品。而經營性租賃 業務由于受政策限制較大,各大汽車金融公司業務發展不均一,但也有汽車金融公司直接成立汽車租賃公司或投資公司直接繞過政策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信貸產品。
政策壁壘
盡管商業銀行的融資放貸成本遠低于汽車金融公司,但汽車金融公司憑借專業的服務正在不斷擴大著市場的份額。但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盡管汽車金融公司的個人信貸業務發展迅速,但其面臨的最大挑戰依然是社會的認識和接受程度。
隨著市場與互聯網的發展,中國汽車市場上的金融機構也越來越越多,已經不僅僅是銀監會授權成立的19家掛牌企業,眾多融資租賃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紛紛掛牌成立。目前中國尚缺乏系統的監管方案。
在這種市場現行狀態下,政策和國家很多操作方法都是滯后的,從而也讓這些金融機構承擔著巨大風險,如汽車融資租賃公司不被央行納入征信系統,不可以 從央行的征信系統中查詢個人和企業的征信資料等。同時融資租賃公司的屬地性管理和注冊制度,也制約著融資租賃公司的規?;\作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現在國 內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還不到2%。
但這些創新的金融模式,又在快速改變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習慣,包括原來的汽車金融公司也開始成立這些不在銀監會認可之列的融資租賃公司來豐富著自己的業務,如奔馳、上海大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