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5年1月1日,《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已滿兩年。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實施汽車召回超過150次,累計召回臺次約500萬輛,創下了召回次數的新高。業內專家認為,國家質檢總局及車企對于產品質量的關注度日漸提高,中國汽車召回正在向“常態化”方面發展。
監管更加嚴格
據了解,上半年國家質檢總局實施召回44次,數量達到114萬余輛。各車企下半年突然“發力”,下半年召回百余次,甚至一舉超過了2012年全年。
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召回的增多,主要是國家質檢總局的監管更加嚴格所致。2014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針對一汽-大眾速騰的后軸縱臂斷裂隱患,多次開展用戶回訪、現場勘查、缺陷技術分析以及專家評估等工作,且首次采取對召回措施進行評估、要求廠家進一步提交技術論證材料等一系列舉措,對于其他車企起到了明顯的警示作用。
自主車企觀念轉變
2014年實施召回的車企中共涉及31個進口品牌,20個合資品牌及11個自主品牌。其中,凱迪拉克品牌召回次數最多,共涉及9次;而JEEP大切諾基以5次召回,成為2014年召回次數最多的車型。
實際上,汽車召回數量的擴大并不意味著汽車產品質量的下滑,而是車企對產品質量問題關注度的提升,表現出來的則是對消費者的一份責任。自主品牌觀念的轉變較為明顯,2014年共有11個自主品牌實施召回,其數量是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的總和。盡管2014年多家自主品牌的身影出現在召回中,但從懼怕召回到主動召回依然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首次因零部件缺陷實施召回
2014年國際汽車市場高田安全氣囊問題可謂鬧得風起云涌。而從2014年國內召回情況來看,因安全氣囊及氣體發生器等問題實施召回的也不占少數,達到了20次左右。據了解,由于車企零部件全球化采購的原因,今后出現此類“群發性”問題的概率會逐步加大。
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特指出針對零部件制造商產品質量缺陷的一系列舉措。實際上,在2014年的召回中便已開始涉及此類問題,2次針對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燃油泵法蘭回油管支架質量缺陷的召回,共涉及8家車企、864817輛汽車,相信這將成為今后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實施召回的前奏曲。
召回門檻降低
從全部車型的缺陷部位來看,安全氣囊、燃油及制動系統等嚴重影響安全的問題依然是2014年召回的主導。不過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一些車企召回門檻的降低令人眼前一亮。例如:寶馬X5后部車門鎖塊故障、別克英朗遠光燈燈泡、凱迪拉克SRX加速遲滯、克萊斯勒300S中國進口車誤裝北美版調節按鈕以及進口現代維拉克斯缸蓋滲機油等問題,體現出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實際上存在諸如此類故障問題的品牌還有很多,但因此而進行召回的則屈指可數。相信在國內汽車召回成為“常態化”后,越來越多的車企會將召回看作是體現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