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多變的2014年即將畫上句號。這一年,互聯網思維“橫”遍天下,你我都醉了,馬云變成了首富,機會與挑戰讓人眼花繚亂,人人都是蠻拼的,APEC讓奧巴馬感喟于中國速度,中國高鐵任性地跑向世界……那么問題來了,中國汽車2014年究竟咋樣呢?
2014年超過2300萬輛的中國新車市場規模,延續著全球老大的位置,但中國汽車實力在全球連老六也算不上更別說小三了。2014年的中國車市,還是由跨國公司主宰,中國汽車品牌仍是看客,但自主品牌汽車的進步卻有目共睹。
日系、德系、美系、法系、韓系構成中國車市競爭主流,而日德系競爭則是主流中的主流。2014年中國車市延續“西風東漸”態勢,以大眾為代表的德系(歐系)力壓日系,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消費主流,普通型車市如此,高檔車市場更是如此。日系數年來走勢不強,2014年輾轉騰挪,起色并不是很大,而德系的大眾汽車,還是那個躺著數錢過得最爽的跨國公司,美系與韓系的走勢卻仍受限于品牌基因,規模雖然不小,但品牌溢價卻難以得到大幅度提高……
青年商旅報汽車周刊從本期開始,盤點2014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企業、事件、產品。本期年終盤點的是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最滋潤的品牌:大眾
記得上2013年年終盤點時,筆者給予大眾汽車同樣的評價,是因為大眾汽車不光在銷量上,在利潤以及市場影響力上,令其他跨國公司艷羨,2014同樣如此。
當然,也有令大眾汽車并不爽的事,比如一汽-大眾速騰“斷軸”問題一度鬧得紛紛揚揚,相信大眾中國CEO海茨曼以及一汽-大眾總經理張丕杰稍稍緊張了一下,不過相比當年DSG風波,在中國車市擁有最強大用戶基礎的大眾汽車,都能輕而易舉地滅風波于無形。
大眾汽車的兩大合資企業一汽-大眾與上海大眾繼續領跑中國車市,二者總計銷量近300萬輛,這還不算那個一時扶不起來的斯柯達。大眾汽車的滋潤,還在于在各個級別的市場,都能占據著當仁不讓的位置,不信你可以掰掰指頭算算,即使小型車Polo,上海大眾又將其做活了,再看看A、A+以及B車市,大眾都是一統江山。
大眾強勁的勢頭能夠持續多久?在大眾力壓日系車翻身而上的2008、2009年之際,就有人開始不斷這么發問。筆者預計,大眾汽車還會火下去,時間多久非常難以判斷,這倒不是說別的品牌產品不行,大眾的產品有多強,而是大眾真的遇上好風水了。
最憋屈的品牌:豐田
豐田在全球的銷量和品牌價值,笑傲他企,但是豐田汽車數年來就是將這種好運氣帶不到中國市場。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兩個合資企業2014年的銷量總和,還比不上北京現代,后者僅次于大眾銷量超過110萬輛。
一汽豐田擁有很長的產品線,但是皇冠、銳志等高端產品不稱大哥已有好多年,豐田在變著法兒不斷努力,但是無濟于事,未來皇冠年輕化拉低身姿或許能帶來一些改變。豐田的產品不像大眾那樣,市場極不均衡,而且明星產品不夠明星,倒是2014年推出了新卡羅拉和雷凌,兩款車近兩月來單月能突破3萬輛,為豐田挽回不少顏面。
其實,單純從銷量看,對于豐田來說并不公正。產品線雖長,但是豐田不少產品難以上量,不僅僅是小型車,比如雅力士、致炫、威馳這等應該上量的車型都不正常發揮,而且普拉多、普銳斯、逸致、漢蘭達等這樣的功能性產品本身就不容易上量,更別提蘭德酷路澤、柯斯達了。
豐田近兩年的核心訴求是年輕化,全新的家族語言還需要經過時間檢驗,皇冠是否能重整旗鼓,不僅僅在于自身還在于競爭對手不斷的下壓,新凱美瑞恐怕難以再回巔峰。對于豐田來說,保守已是過去時,但當下,豐田的努力還難以挽回市場的最大回報,實在憋屈。
最讓人不解的品牌:本田
雖然CR-V延續著神奇,年中經銷商發難拒絕提車,某單月銷量跌至5、6000輛,但全年在緊湊型SUV中仍僅次于途觀居第二,銷量16萬輛左右。但整個本田2014年在華的市場表現,還是讓人大跌眼鏡,一度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
本田在全球以技術精湛著稱,如同豐田一樣,全球的強勢沒能移植在中國市場。在中國車市空前競爭,產品讓人目不暇接的當下,“精小”戰略很難立住腳。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吃虧已久,爭取的產品開始源源而來。從2013年至今,本田欲圖翻身,凌派、杰德、第九代雅閣、第三代飛度等都被相繼投放,但沒能扭轉大局。2014年,本田導入了數款新車,比如SUV 繽智、XR-V,MPV奧德賽,改款歌詩圖以及思鉑睿等,希望力挽狂瀾。
中國車市細分市場被逐步打透,本田的“精小”戰略,遭到當頭棒喝,加之日系企業遭遇多重環境因素的打擊,雅閣難以再樹雄風,本田的產品表現出了不穩定的一面,令人費解,廣本更是遭遇了建廠以來史無前例的嚴峻局面,作為首倡合資自主的廣本,其理念銷量全年不過4000余輛,讓人唏噓。
2014年,包括進口車在內,本田在華銷量不過70余萬輛,甚至掉在中國自主品牌長安汽車之后。本田遭遇的問題,正在通過產品的追加而糾正,2015年是本田為自己技術與實力正名的一年。
最厚積薄發的品牌:奔馳
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汽車品牌,奔馳2014年在華市場整體形象、品牌影響力的上升勢頭,遠遠高于其銷量上升的勢頭,這個態勢與奔馳在全球市場的表現不謀而合。
當然,奔馳在銷量與增速上,2014年在華市場是收獲的一年。在全球,奔馳的年均增速可能高于奧迪與寶馬,在中國,雖然它的增速比不上基數很小的英菲尼迪,但同樣比最大的對手奧迪與寶馬高,達30%以上,實屬不易,而奔馳在華2014年的銷量破天荒地接近30萬輛。
在全球范圍內的年輕化革新,讓奔馳再次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氣象。奔馳在全球市場的那種品牌感召力與態勢,被不聲不響地移植到國內,體現出一脈相承的態勢,這是奔馳在中國市場這幾年來不斷調整變革,同時在全球范圍內對品牌、產品年輕化努力的回報。
奔馳在華市場有著豐富的進口產品線,不像奧迪和寶馬,國產產品占據了其銷量的大部分,因此奔馳的用戶基數沒有奧迪和寶馬那么大。但是隨著奔馳開始提高國產化,引入更多產品,尤其是年輕化的產品,比如2014年上市的號稱小“S”的全新長軸距版C級,延續了奔馳旗艦車型全新S級的設計魅力,已經上市的緊湊型SUV GLA,2015年一季度將國產,再后,將引入全新的SUV GLK(GLC)國產。
2014年,奔馳在中國市場的改變,不僅僅是產品的巨大改變,而是包括渠道、售后、銷售體系在內的全方位的變革,奔馳正走在一條正確的上升通道中。
最快翻身的品牌:福特
福特汽車2014年在華的市場表現,可以用驚艷來形容。日系車式微,福特無疑是最大受益者之一。當然福特自身加速引進產品,將長安福特一下子拉回到快速的發展軌道之中,福特過去慢半拍、市場不力的形象被徹底拋開。
合資以來,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少,一直是福特軟肋。??怂共荒艹休d福特中國的夢想。為此,福特加速引進新產品的速度讓人驚奇。3年前,長安福特還是一個30、40萬輛的企業,2014年一下子變身了80萬輛級別的車企,接近豐田在華銷量,成為翻身最快的車企之一。
福特合資以來一直被詬病遲遲不拿SUV產品引入國內生產,醒悟過來后特迅速將翼虎和翼博引入,明年全新銳界上市后,長安福特將有3款SUV產品,撼路者SUV則歸于福特在中國的另外一個合作伙伴江鈴汽車,福特產品線空前豐富。
福睿斯將彌補??怂沽粝碌募矣檬孢m性市場的缺口,而在11月份的廣州車展上,長安福特還象征性的發布了金牛座,加之改款嘉年華、全新蒙迪歐一改過去的不溫不火,如今A級車市場又有了福睿斯,在各個級別的市場,長安福特有了強大的產品力去和其他主流品牌競爭。長安福特迎來了快速發展,福特的未來空間讓人充滿遐想。
最式微的跨國品牌:鈴木
以小型車著稱的鈴木,因其品牌影響力有限,不該對比其他高大上品牌而納入點評之列,看看鈴木在華單薄的產品線以及對待中國市場的態度,有必要做評述。
不久前長安鈴木啟悅上市,這款A級車上市,讓人重新想起了多年前長安鈴木上市的一款A級車天語,如今是重慶滿大街的出租車,私人消費市場已經很少見??纯撮L安鈴木,雨燕、奧拓仍是主銷產品,在啟悅上市前,跨界SUV鋒馭是長安鈴木數年來唯一推出的新品,而昌河鈴木還停留在在里亞納、北斗星、朗迪的時代。
看看外面的世界,鈴木不應該責怪別人,也許印度以及東南亞市場更適合鈴木,但是即使面對全球最大增速最高消費層次最豐富的中國市場,你不重視它,那么它就一定不會給你回報。
2014年長安鈴木與昌河鈴木合計銷量也就25萬輛左右,不及大眾朗逸、福特??怂?、長城哈弗H6一款車型的銷量。小型車市場在中國市場遭遇下滑,原因很多,鈴木等以小型車為本的車企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鈴木也在調整全球戰略,中國市場并不被頭等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