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日產(中國)、東風汽車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編著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4)》(即中國新能源產業藍皮書)正式發布。
2014年《新能源汽車藍皮書》沿襲了2013年《新能源汽車藍皮書》的總體結構框架,從社會學得角度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該書一方面宣傳普及新能源汽車發展理念;另一方面從專業的角度分析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措施。
對政策依賴強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發達國家差距拉大
201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支撐力、企業競爭力和產品競爭力都比2012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成本相對較高、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相比于國外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總體競爭力仍存在較大差距。
新能源汽車藍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新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在5個評價國家中排名最后,且差距明顯。綜合指數排名分別為韓國(88%)、德國(77%)、美國(73%)、日本(71%),中國指數未公布。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對政策依賴性較強,2013年新能源推廣應用政策出現了8個月的空檔期,使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速度放緩。
借助政府之手 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化
雖然第一輪節能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補貼政策于2012年底到期,新一輪的補貼政策在2013年9月才推出,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政府部門加大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措施的力度:推廣的應用領域和區域不斷擴大,并力圖破除地方保護,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明確2015年后繼續實施補貼政策。
近期國家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同時投資準入也將適度放開,行業外的技術先進企業將會有機會進入到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價格優惠政策也將會逐步明確。
由于新能源汽車投資期長、投資巨大、技術風險不確定,企業不愿意進行前瞻性投資,所以在產業發展初期有待借助政府之手來加快其進程。但是,《新能源汽車藍皮書》分析指出,產業的發展最終還要依靠市場。
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就表示,新能源式新興產業,市場機制還不成熟,所以還需要政府做更多,通過歐美成熟經驗我們看到政府可以創造出有效的市場機制,政府最近正在醞釀新能源汽車準入機制,這就是我們在有益的推動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