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售后保養費用降了,捷豹路虎降價了,奧迪售后配件“零整比”下調了,發改委的“反壟斷”究竟有多大威力?小季找到老邊。
小季:您認為7月以來,三個豪華車品牌先后降低保養、新車價格和“零整比”,會不會導致豪華車市場的連鎖反應?
老邊:奔馳降低售后配件和保養價格,奧迪降低“零整比”,會對二者在售后方面的競爭力有些微妙的影響,競爭對手也會掂量一下,但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實際上,豪華車售后市場的標桿依然是雷克薩斯——4年或10萬公里免費保養/保修,換句話說,買了雷克薩斯,在4年使用期或10萬公里以內,只要正常使用,就一分錢保養和維修費也不用掏。但德系三大豪華車品牌有其他優勢,所以在售后上向雷克薩斯看齊的壓力不是很大。豪華車售后價格的變化,主要取決于主流品牌的整體競爭態勢和市場供求關系,而不是發改委的“反壟斷”大棒。
小季:捷豹路虎降價會對豪華車價格有多大影響?
老邊:反過來問,路虎加價對市場有影響嗎?實際上,捷豹路虎降價之前,豪華車市場價格戰一直在打。由于供大于求,2012年價格戰打得最兇,德系三大豪華車品牌的經銷商都出現虧損,有的虧損面還很大,廠家相互指責對方發起價格戰,傷害了老用戶的感情和利益,使二手車過快貶值,擾亂了價格體系和市場,讓消費者在價格上找不著北,也傷害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慘烈的價格戰也使品牌總代理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并最終導致了一些高層人事變動。今年以來,價格戰雖沒有那樣慘烈,但也一直沒有消停過,豪華車大幅降價的消息網上飛。這跟發改委“反壟斷”沒有一毛錢關系,也說明高檔車市場的競爭是比較充分的。
小季:這么說,發改委的這幾棒子沒啥用?
老邊:對市場用處不大,但對發改委自己或許有大用。天下人都知道,發改委本身是計劃體質的遺留物,由于以往的表現很成問題,其存在的必要性備受質疑?,F在,它揮起“反壟斷”大棒打奔馳的售后服務價格,打路虎的“暴利”,打奧迪的“零整比”,真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面面俱到地回應了一些媒體的呼聲,而廠家也宣稱是為了“回應”、“配合”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給足了發改委面子,它向外界證明了自己的權威和存在的必要性。
小季:就怕發改委很享受揮舞“反壟斷”大棒的過程和結果,情不自禁地總要揮一揮,權力越來越大,對企業打與不打,缺乏足夠的證據,也缺乏透明度,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很有可能滋生腐敗。
老邊:這是我迄今聽你說的最有水平的分析。沒有制衡的權力,沒有法律依據和限制的權力,不透明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也就必須高度警惕。
這次發改委“反壟斷”的透明度就很成問題,是否做過反壟斷調查,針對哪些問題和企業,是否約談了廠家,具體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是什么,是否開出了罰單,各種相互矛盾的、不確定的信息滿天飛,顯得神神秘秘、鬼鬼祟祟的,對相關法規的解釋和裁量權完全掌握在發改委手里,企業對媒體也不敢說話,這是法治環境下的“反壟斷”嗎?
小季:您認為汽車行業是否真的有“壟斷”可反?
老邊:有,比如配件價格,這個我們以前聊過,以后還會接著聊。但進口車價格存在壟斷,就很難說了。
以寶馬X5為例,政府一只手舉起反傾銷大棒,說它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中國傾銷,而另一只手則舉起反壟斷大棒,把它當做在中國賺取“壟斷暴利”的典型,你不覺得這很荒唐嗎?
再以捷豹路虎為例,同是一個廠家的產品,在同一經銷店里銷售,路虎加價就是“黑心”,捷豹減價就是“厚道”;經銷商給路虎加價,你就指責廠家管理不力,給捷豹降價如果廠家限制了,你就指責廠家縱向壟斷價格。你不覺得這里有什么不對勁嗎?
其實如果你冷靜、全面、深入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無論是路虎的加價,還是捷豹的降價,都與黑心和壟斷沒什么關系,決定的因素是市場上的產品競爭結構及其供求關系——SUV火爆,供不應求,路虎占了便宜;豪華轎車供大于求,捷豹了吃虧。長城、納智捷成于SUV,敗于轎車,也是如此,就連在產品設計、安全和品質上一鳴驚人的觀致,很多人都認為它應該首先推出SUV而不是轎車。這就是市場的力量。
黨中央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汽車“反壟斷”的問題上,也應該體現出這一點。
小季:媒體也應該發揮好作用。
老邊:是的,但看來不那么容易。一些媒體,包括所謂“專家”,昨天還在歡呼豪華車價格戰,或者津津樂道于政府對低于成本價的進口車采取的反傾銷反補貼懲罰措施,今天卻又張嘴豪華車“壟斷”,閉嘴進口車(包括被加收雙反稅的進口車)“暴利”,從來不去想想,這之間是不是有矛盾,到底是什么關系,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們習慣于根據一種現象快速得出一個簡單的、符合情感邏輯的結論,而對兩個以上的矛盾現象,腦子就不夠用了,也懶得用,缺乏丘吉爾所說的那種“真正的智慧”——對相互矛盾的信息做出準確判斷、理性權衡與合理推論的能力。
小季:還有很多汽車反壟斷的問題,比如汽車品牌管理辦法要不要廢除,如何消除新車銷售和售后服務中可能存在的暴利,政府干預的界限到底應該在哪里等,還要多次請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