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現在,在線用車市場已經風聲水起,不僅是專車、快車,還有似乎更受政策層面容忍甚至鼓勵的拼車。甭管有車沒車,每天上班,大家就可以把自己的行程和時間發到網上,系統匹配,如果正好對的上,開車的就可以搶單,帶上不開車的;反正一個人開也是開,帶上人開也是開,只要坐車的人再適當交點錢就行,低碳又雙贏。
這樣一個需求被挖掘后,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資本參與其中,這兩年,行業也是快速從藍海變成紅海,不僅專注做拼車的公司越來越多,滴滴等行業巨頭也正在加緊布局、參與其中。燒錢之勢愈演愈烈之下,前天,行業里一個早期的開拓者、上線一年多時間的“愛拼車”突然發布停止服務通知。但直到它轟然倒下這一天,可能很多人才剛剛聽說它的名字。愛拼車是什么?它的關閉對市場有什么影響?
對于乘客來說,相同行程,只用出租車六成的花費,動輒還有紅包,對于司機來說也有花樣百出的補貼,拼車平臺沒有理由不受用戶青睞。私家車主高先生就裝了多款拼車軟件。
高先生:我上下班用,大家分攤油費,要不然自己開也挺無聊。我聽說也有“黑車”在干這個。
記者:也可以接即時的訂單,根據你的位置推送給你用車需求?
高先生:對,就看愿不愿意。
前天下午,愛拼車的用戶們收到一則通知,通知說,下午3點愛拼車已經關閉了新用戶注冊,6月1號將關閉發布路線與搶單服務,6月5號將關閉服務器。通知還提醒用戶,在5號前進行余額提現申請。
記者打開愛拼車看到,通知發布后,仍有乘客在發送約車需求;一些車主則表示,余額提取順利——一切都顯得波瀾不驚。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這只不過意味著少了一個選擇而已?,F在這個行業難有“用戶忠誠度”可言。
王先生:我用過一段時間愛拼車,因為挺快的,不需要提前很長時間預約,可能只需要預約半小時就行,而且車挺多。我現在一直用“51用車”,最大的原因是它送券。愛拼車送過一段時間券,但是只要不送我馬上就不用了,誰送就用誰。
“誰送券就用誰”,用戶的一句話道出了市場的殘酷。盡管如此,畢竟這是一個廣闊的、剛剛被發掘的市場,對于外界來說,愛拼車的退出多少顯得有些突然。
就在兩周前,比達咨詢發布的《中國拼車O2O市場用戶體驗調研報告》還顯示,在拼車行業里,愛拼車用戶知曉率最高,AA拼車、嘀嗒拼車分居二、三位。5月15號,愛拼車創始人楊洋也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這條消息,還配上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不知道啥時做的調查,都不頒個獎”。
不過,昨天楊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表示,所謂的“突然”,只是對于外界來說,他們早已經開始了有計劃的撤退,一兩個禮拜之前就已經開始通知一些用戶提現,外界所傳的資金鏈斷裂并不屬實。
楊洋:不是因為資金鏈斷裂。我們要關停這個項目的時候,手頭上還有六七百萬人民幣。之前還沒有開始進行市場補貼的時候,手上還有幾千萬人民幣。但是,這筆錢在其它行業足夠用,但對我們這個行業,沒有上十億美金都進不了戰場。
楊洋說,隨著滴滴、快的從出租車發展到專車,進而到快車、順風車;隨著國外巨頭優步的在華業務從高端專車發展到人民優步,他們和巨頭們已經在低價用車領域正面對抗,從錢的層面來說,這場戰爭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慘烈的一仗,面對這場百億美金級別的戰爭,追求安全和回報的投資方很難再去賭一家小公司了。
那么,未來行業會否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低價出行,只是燒錢狀態下的暫時福利,還是可以長久的商業模式呢?
楊洋:我一直認為低價出行這件事可以做,還是有大量剩余的私家車空載資源可以利用。今天大家是用資金在搶奪市場,直到把對手逼出局,再來做整體調控。就算是玩到只剩一家還是會遵循市場原則,而且交通領域還是會介入一定的管控,企業保證自己賺錢是前提,但不會太過分。而且還是會有人去挑戰,一輪一輪沖擊。
在楊洋看來,等到硝煙散盡,市場定價方式不會是一個恒定的水平,現在優步采用的大數據分時定價可能會是未來的標準樣態。
楊洋:優步的分時定價、杠桿經濟的定價還是很科學的,車輛多的時候會把價格壓下來,誰愿意接就去接訂單,當高峰期車不夠的時,就會給出更高定價,讓消費者出更高的比如兩倍三倍的價,這個時候車就愿意去接,這種模式還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