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強勢的豪車企業終于在罰單前低下驕傲的頭顱。
繼克萊斯勒和奧迪在上海與湖北被罰之后,4月23日,江蘇省物價局向奔馳公司開出了高達3.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罰單。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針對汽車廠商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
奔馳被反壟斷罰款3.5億背后:系經銷商舉報
奔馳中國的罪與罰
自去年反壟斷風暴席卷汽車行業后,奔馳始終處于輿論焦點。尤其是去年8月,奔馳在上海的辦公室突遭發改委反壟斷部門查訪,更是被推上風口浪尖。
雖然奔馳在自去年7月起的半年時間內先后三次主動進行示好式的售后降價,但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汽車零整比研究報告顯示,奔馳E級轎車因零整比系數最高被再度點名,其基本零件拼起來的價格仍然能買6輛半的整車。
更讓人難以忽略的是,在各大豪車企業紛紛強調與經銷商實現“雙贏”之際,奔馳卻在與經銷商的“中國合伙人”命題上漸行漸遠。除了那份在被罰后發布的《媒體聲明》外,奔馳中國方面拒絕就未來的整改方案對時代周報記者作進一步解釋。
在外界人士看來,對于誓要在2020年重新奪回全球豪車銷售桂冠的奔馳而言,3.5億元的罰單猶如隔靴搔癢,影響甚微,但是或許能在無形中為這個“汽車發明家”制造一次反思契機:畸形的利益傳導機制如何被打破?中國市場如何實現更本土化的布局?“新常態”下的中國消費者如何被重新定義?
斯圖加特必須明白,三叉星徽想要在中國大放異彩,這些將是不得不直面的命題。
“內斗”之禍
“奔馳在江蘇的經銷商向工商局舉報,從而引發了后續的一系列調查?!币晃唤咏捡Y中國的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與奧迪一樣,奔馳本次被罰的原因是在價格上實施了縱向壟斷,即生產廠家對經銷商(或上游經銷商對下游經銷商)的銷售價格進行限定,從而導致經銷商之間缺乏價格競爭。
根據舉報順藤摸瓜,江蘇省物價局在調查中發現,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奔馳通過電話、口頭通知或者召開經銷商會議的形式,限制江蘇省不同區域內E級、S級整車的最低轉售價格。另一方面,蘇州經銷商自2010年11月起,南京、無錫兩地經銷商自2014年1月起,在奔馳公司組織下多次召開區域會議,達成并實施了固定部分配件價格的壟斷協議。
因此,江蘇省物價局最終決定對奔馳公司罰款3.5億元,對奔馳在南京、無錫、蘇州三地的經銷商罰款786.9萬元。據悉,該罰款額度是以奔馳公司2014年度在江蘇省銷售的E級和S級兩款車型7%的銷售額為依據來進行處罰的。而南京、無錫、蘇州三地的經銷商的罰款額則是按照其2014年同一市場兩款車型銷售額1%來計算。
上述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這次舉報,主要是由奔馳之前與經銷商的關系不斷惡化所致?!耙员捡YE級為例,經銷商之前的返利點最高可以超過20%,但奔馳希望控制在10%左右,因為這么大的折扣力度,相當于這個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失去了本身的意義?!鄙鲜鰞炔咳耸糠Q,在控制價格之后,奔馳可以對批發量進行調控,即減少了經銷商的庫存,從而可以保證這個車型的銷量和利潤?!斑@就是人們常說的用期貨來控制整體成交價格?!?/p>
在收到處罰通知之后,奔馳隨即發布了《媒體聲明》,表示公司將尊重和接受處罰結果,并將立即遵照執行。與此同時,奔馳方面也聲稱已通過全面自查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并已獲得相關執法機構的認可。但就本次整改的具體內容及其他相關問題,奔馳公司則拒絕進一步向時代周報記者置評。
作為被處罰中的另一方,大部分位于南京、無錫等地的經銷商在面對價格問詢時都顯得更為謹慎。在時代周報記者的隨機采訪中,有經銷商對時代周報記者稱:“(反壟斷)之后我們的優惠力度是沒之前那么大了,但還是有的”,而另一家經銷商則表示:“E級我們一直都在降價,一直都有優惠?!?/p>
“接下來要關注的是處罰會不會擴大化,這次暴露出來的只是江蘇省的經銷商,那么全國其他地方的經銷商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資深汽車分析師張志勇對時代周報記者拋出了疑問。
關系重塑
除了金錢上的高額代價,因與經銷商關系交惡而引起的蝴蝶效應,在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奔馳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而隨著2020年的臨近,奔馳想要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順利邁開大步,經銷商是其亟須進一步重視的群體。
在以國產身份進入中國后,奔馳在銷售渠道上一直是以進口和國產并存?!半p軌制”的存在直接導致了奔馳在中國市場上一直裹足不前。在2011—2012年的高檔車競爭中,奔馳明顯處于下風,并沒有跟上中國豪華車市場迅速發展的步伐,其增速遠遠落后于“同城兄弟”寶馬[微博]和奧迪。數據顯示,2012年奧迪在華銷量已突破40萬輛,但奔馳的銷量卻不及其一半。
持續內訌的僵局在2012年底迎來破冰。2012年12月18日,戴姆勒集團宣布,由戴姆勒東北亞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50:50股份比例設立的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奔銷售”)正式成立,該公司將統一負責梅賽德斯-奔馳在華進口車與國產車的銷售業務。這也是戴姆勒在華發展邁出的一大步,將徹底解決由于不同銷售渠道帶來的不利影響。
銷售渠道重整后,奔馳的增長態勢明顯。2013年,奔馳在華銷量同比增長11%,這個數字在2012年僅為1.5%。但事實是,強勢的增長卻是以犧牲經銷商利潤來換取的結果。2013年,奔馳以大力折扣來刺激銷量,但這也為其與經銷商關系的惡化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
時代周報記者在查閱當年的銷售數據時發現,2013年前9個月,新一代E級車發布前的老款車型平均月銷量仍不足3000輛。即使在同年推出新E級后,銷售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與競爭對手國產奧迪A6L以及寶馬5系的月銷萬輛仍有不少差距。然而,疲軟的增長曲線卻在2014年出現了極速上揚,到了上半年,奔馳E級車型的銷量漲幅已然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