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汽車1月16日訊 (記者 岳雅風)“嘀嘀嘀”三聲提示音后,一輛上海大眾新朗逸以64km/h的速度撞向前方障礙物,一聲巨響,猛烈的撞擊力使車輛回彈數米。震聲止歇,幾位身穿上海大眾工作服的研發人員登場觀察記錄,一位頭扎馬尾辮的姑娘手持相機從不同角度對碰撞后的車輛拍攝留底。
這只是上海大眾一款新車上市前需要經歷的無數次檢驗之一?!吧虾4蟊娒靠钚萝嚿鲜星熬涍^無數次碰撞試驗,碰撞、測量、分析、改進,上海大眾要確保推出的每一輛汽車均符合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的高標準要求?!迸阃浾哂^看的上海大眾研發中心碰撞試驗的工作人員如是說。
上海大眾重視研發和技術的傳統早已有之。從第一輛桑塔納組裝成功開始,上海大眾就著力于技術創新和研發實力的提升,30年來秉承自主研發的精神,以開放的心態招徠高素質人才,持續投入大力提升研發能力。
如今,上海大眾不僅具備參與國際一流汽車制造商全新產品開發的能力,還形成了國內領先的自主研發實力。這不僅開辟了合資企業技術研發的創新模式,還為上海大眾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石。
30年探索進入自主研發新階段
作為一家具有30年合資歷史的企業,上海大眾經歷過“技術引進和國產化”、“聯合開發”、“自主研發”三個階段。
提起上海大眾的技術創新和研發積累,還得從第一輛桑塔納組裝成功開始。
在合資之初,上海大眾通過引進和吸收大眾汽車集團先進的制造標準和生產技術,逐步實現了桑塔納的國產化。上海大眾桑塔納也就此成為中國汽車消費者的第一代“國民車”。在桑塔納國產化的過程中,上海大眾逐步形成了高標準的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為日后的研發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大眾桑塔納成功實現國產化后,上海大眾汽車與大眾汽車集團相繼聯合開發了桑塔納2000和帕薩特等車型。此時的上海大眾開始進入聯合開發階段,開始對每款引進車型進行本土化改進。
根據中國用戶的需要,上海大眾汽車對整車進行了加長,不僅迎合了中國人對加大后排空間的需求,更大大提高了后排乘員的乘坐舒適度。通過聯合開發,上海大眾汽車的研發團隊也直接參與到了國際研發項目中,從而吸取了寶貴的研發經驗。
隨著技術研發經驗的積累,上海大眾開始注重自主研發的探索,秉承德系精益造車工藝,同時也深刻洞察中國消費者的審美和需求,上海大眾決心打造擁有德系品質、符合中國市場的產品。這一階段,從桑塔納3000、帕薩特領馭,到如今的新桑塔納、新帕薩特、朗逸家族、專們針對中國市場的寬體轎跑凌度,每一次本土化研發的嘗試,都蘊含著上海大眾汽車基于中國市場需求的深度調研。
尤其在打造首款自主研發車型朗逸的過程中,上海大眾參與了新車開發的每個環節。在前期市場調研環節,上海大眾的研發中心的設計師團隊到全國各地走訪經銷商和潛在客戶代表,收集造型設計信息。最終的整體造型上,德國品質和中國元素在朗逸這款車上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在朗逸基礎上,上海大眾汽車逐步形成了由朗逸、朗行、朗境等產品組成的Lavida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