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股份”,股票代號:1958.HK)將于12月19日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北汽股份十年上市路幾經周折終落香港。其實,北汽作為國企主要市場在內地,登陸A股資本市場融資應該是最有利的選擇,那么,為什么最終選擇了香港呢?
H股融資快 解急需資金之渴
招股數據顯示,本次募集所得款項,約60%將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目前,北汽項目投資總額約為人民幣331.6億元。其中,北汽自主品牌北京汽車動力總成研發、生產基地(一期)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北京奔馳工廠擴產約211億元,發動機工廠約70億元,預計2015年,北汽股份將形成整車銷量196萬輛的整體規模。
近兩年,北汽集團從江蘇到云南,再到江西,馬不停蹄地推動著收購項目。投資百億元、產能40萬輛的黃驊基地去年底實現投產。幾乎同時,北汽又完成了昌河汽車的收購。由于新開工項目較多,北汽集團在規模擴張過程中的投資壓力也與日俱增。急需通過上市填補資金缺口。而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早在2008年就確定了A股上市的計劃,但偏偏天不遂人愿。
2012年10月,就在北汽的準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證監會突然宣布A股暫停IPO,并一直持續到2014年1月1日重啟。證監會開展聲勢浩大的IPO自查與核查運動之后,200多家公司選擇離開,700多家公司仍在排隊,如此一來,北汽股份不得不改變計劃:先登陸H股以解燃眉之急
某證券分析師表示:“A股、H股各具優勢。目前來看,A股上市比港股上市在難易程度上來說要更嚴峻一些。與港股相比,A股在業績、資產、財務方面的審查更為嚴格。而對于北汽而言,這或許是其迂回戰術,畢竟在激烈的汽車競爭市場,時間成本非常重要?!?/p>
北汽自主品牌難跨政策門檻
據合并綜合收益表顯示,2013年,北汽股份銷售收入為127.8億元,年度利潤為30.1億元。在利潤結構中,北京汽車合營公司投資收益達59.9億元,其中北京現代貢獻利潤54億元,北京奔馳貢獻利潤5.7億元。而自主品牌板塊仍處于虧損狀態,2013年經營虧損達到27.5億元。對此,招商證券分析師汪劉勝認為,北汽股份依然存在虧損數字是其選擇港股上市的最大原因。
對于A股上市公司,證監會明確規定其主要盈利不得依賴投資收益。北汽股份主要依靠的是參股和持股企業在進行整車制造,旗下的北京現代(持股50%),北京奔馳(持股51%),都只能以投資收益來進行業績的合并。而自主品牌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滿足上市的盈利需求的。
相比之下,在香港上市不僅融資快,而且門檻低。此外,香港監管嚴格透明,寬進嚴出。尤其是在信息披露,財報方面的管理非常嚴格,這對于有志于國際化發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好的起步。
其實,很多業內人士均表示,先在H股上市,可以保證上市初期的穩定性和募資的順利實現。那么,北汽會在適當時機回歸A股或選擇兩地同時上市嗎?我們并沒有明確的答案,知名股評人鄧聲興表示,北汽不管是回歸還是選擇A+H,都可能獲得不小的收益。(劉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