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0utcf"></dd>
  1. <dd id="0utcf"></dd>

      <dd id="0utcf"><center id="0utcf"></center></dd>
      <progress id="0utcf"></progress>
      <rp id="0utcf"></rp>

      <th id="0utcf"><pre id="0utcf"><rt id="0utcf"></rt></pre></th>
      1. <rp id="0utcf"></rp> <em id="0utcf"></em><tbody id="0utcf"><center id="0utcf"></center></tbody>
      2.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施行 市場化何日可期

        發布時間:2016-01-25 10:04:25  來源:中國工業報  作者:吳影  責任編輯:王庭

          成品油價格終于降了,新的價格機制也出臺了,不過“全國人民喜迎油價下跌”這樣的新聞并沒有如以往一般出現,倒是“地板價”的橫空出世引發了民眾的一場大探討: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何日才能實現?

          限制只為兼顧大局?

          1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進一步推進價格市場化。同時,根據完善后的價格機制,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

          通知決定,設定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建立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放開液化石油氣出廠價格,簡化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今后將以信息稿形式發布調價信息,不再印發調價文件。

          同時,根據完善后的價格機制,決定自1月13日24時起,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和13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元和0.11元。

          此前我國已經為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每桶130美元的調控上限,即當國際市場油價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價或少提價。根據國家發改 委披露的新機制,當國際市場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在每桶40~130美元之間運行時,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 漲,該降就降。

          至此,傳聞已久的成品油“地板價”落地。

          按照發改委的說法,2013年成品油價格機制修改完善以來,總體運行平穩,效果顯著。2014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現行機制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的問題,因此,決定進一步修改完善價格機制,并推進價格市場化。

          定價機制市場化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不過,發改委此前連續兩次執行“緩調令”并給出了油價不降是為了減少霧霾和治理大氣污染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現在又 喊著推進成品油價格市場化的口號定下了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在網絡上毫無意外地遭到了民眾“一邊倒”的質疑。

          對于成品油價格調控為什么要設置上下限的問題,發改委倒也解釋了一番:我國既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經濟產生不利 影響。油價過高,會加大用油行業和消費者負擔,影響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油價過低,短期看可降低石油進口和供應成本,但由于我國石油資源稟賦差、生產成本 高,長期會導致國內原油產能萎縮,削弱我國石油自給能力,使我國已達60%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快速并大幅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另外,過低的油價不利于 資源節約使用和治理空氣污染,也不利于能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發展。而將調控下限定為每桶40美元,則是“綜合考慮國內原油開采成本、國際市場油價長期走 勢,以及我國能源政策等因素確定的”。

          低油價時期“地板”不夠低

          平心而論,發改委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自1998年原國家計委出臺《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不斷與國際接軌,某種程度上還是與國 際成品油價格聯動的。設置“天花板價”,是為了在高油價時期避免引起下游行業恐慌,市場供需失衡,旨在保護普通消費者和制造業的利益,而低油價會對以煉油 為主的相關行業和其他新興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地板價”的設定則明顯是照顧石化行業和煉油企業,這種有限制的“波動”也算是同時顧慮民生和生產企業的折中 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人類有原有價格統計的150多年以來,油價突破每桶130美元的歷史性時刻只在次貸危機擴散的2008年7月中上旬短暫出現過,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天花板價”高得有些摸不到呢?

          再看現在的局勢,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2015年歐美原油年度均價同比跌幅47.51%、46.10%;2016年伊始,國際油市迎 來7連跌,歐美原油期貨價格下挫至12年低點;進入2016年的7個工作日,歐美原油均價分別錄得33.94美元/桶、33.57美元/桶,相較于 2014年歐美原油99.45美元/桶、92.91美元/桶的均價水平,下挫幅度已達65.87%和63.87%。

          按照目前美國、俄羅斯、OPEC和非OPEC等多方爭奪石油市場份額和全球經濟普遍低迷導致石油需求減少的形勢,當下的低油價環境恐怕還將持續較長時間。 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下跌或者長期保持低位,普通消費者和依賴石油的運輸業、制造業等成品油價格機制天平另一方的利益必然遭受侵蝕。普通消費者或許還能通過勒 緊褲腰帶或者少用油的方式邊抱怨邊生活,但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的制造業如何與具有低油價帶來的低成本優勢的海外企業競爭?

          “天花板價”太高,“地板價”又不夠接地氣,如何才能兩頭兼顧?更為重要的是,成品油價格最終是要走向市場化的,而市場化的核心是由供需關系來確定價格,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通過行政力量設置的“雙價”遲早要退出歷史舞臺,那么到底如何實現市場化改革?現在針對價格上下限的合 理解釋,完全市場化之后是不是又變成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做法了呢?

          價格機制市場化的兩難

          多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屢次調整和市場化改革,其背后都有石油行業的大型國企央企的參與,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或多或少反映著幾大壟斷巨頭的意志。有業內人士也表示,“天花板價”與“地板價”怎么計算、設定為多少,應該經過多方考量,聽取更多的意見。

          長遠來看,成品油價格要做到完全市場化,就必須在成品油和原油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放開限制,打破壟斷。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近日也表示,將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十三五”時期將實現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

          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時間表。不過,要在“十三五”期間實現,難度恐怕不小,因為中國石化行業目前的市場架構遠沒有具備完全市場化的條件。

          首先,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采權必然還將長期被幾大國企壟斷,原油進口權直到近兩年才開始向民企放開,而且門檻不低,完全放開上游環節的難度非常大;其 次,零售、批發、煉油等中下游環節的市場份額仍屬少數央企,民間資本難有太大競爭力。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成品油零售端的加油站數量約為9.2萬座,約有 50%左右的加油站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而零售業務已經是最為放開的環節了。

          發改委此前曾表示有意放開廣東、山東兩省的成品油批發與零售價格作為試點。山東的地煉企業多為私企,雖然遵循國家調價機制,但因為整體的銷售與生產貼合緊 密,價格調整不拘泥于國家定價,更多是以市場導向為主,貼合市場走勢,符合最終市場化的改革宗旨;而廣東省作為國內成品油消費量最大的省份,成品油市場需 求旺盛,從生產、貿易到終端零售都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民企和外企的競爭力較強,省內具有成品油批發資質的企業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占比高達49%。

          從政府選擇這兩個省作為窗口所看中的重要的“地方特色”,也可以一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背后的許多文章。

          當然,除了放開市場競爭,從成品油價格中的成本入手進行調節,迫使石油企業提高控制成本和應對價格波動的能力,還可以向成品油價格中占比不小的稅負“動刀”。

          目前我國的成品油價格中包含的稅種有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和消費稅,在幾次“提稅與降價同步實施”之后,成品油稅負比例已經增至48%左右,而且稅費重復計征現象仍將存在。不過,減稅的難度或許不比打破石油行業壟斷來得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日韩精品芒果视频下载免费观看,久久夜夜精品欧美,久久精品一线Av,人妻精品偷拍视频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