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產量已經遠遠超出了市場銷量。
在這種情況下,假使再有新的企業建立起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會越來越大,產銷差距會越來越大,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會出現。
產能過剩的問題還不僅僅在于產能出現過剩會對市場產生沖擊,而是產能過剩會帶來一個另外更加嚴重的后果:資源的浪費。
失去崛起良機
中國在傳統汽車產業方面與發達國家有太大差距,要想趕上甚至超越,并不是短期內所能夠達到的目標。
但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定是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一個最佳機會和途徑。雖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中國也有許多技術上的劣勢,但是與傳統汽車產業相比,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的機會相對要大得多。
特別是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最大潛在需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其它國家不可獲得的天然優勢。
然而,優勢與機會并不等于現實,這種優勢與機會,只有努力爭取才能變為現實。
目前,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并會在未來幾年在中國市場投放。
雖然跨國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動作緩慢,但是其沿襲傳統汽車研發、生產、銷售的管理機制,會讓他們的產品品質與技術性能更加有保證。
如果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忽略了產品品質這樣一個基礎,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在市場中占據領先位置,但是從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中,中國可能會喪失這次得來不易的先機。
2015年,長安汽車成為中國品牌中第一個乘用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的企業。其實,早在之前,中國也有一些自主品牌曾經一度向100萬輛發起沖擊,最終功虧一簣。其中的問題就是在市場銷量增長的過程中,產品品質引發的市場負面效應阻礙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從現在開始,把產品品質作為一個戰略重心認真實施,只有這樣,目前市場中的領先位置才不會被后來的外資品牌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