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汽車市場世道日艱。面對一天比一天難過的日子,很少聯合的經銷商開始抱團“突圍”,并將希望寄托在了“互聯網”上。這不,剛有永達集團與阿里汽車聯合上演的大劇,這又有近40家經銷商集團簽約共建“汽車街”的大戲,而且目標均是一個,打造真正的O2O線上線下銷售服務平臺。
仔細閱讀兩大汽車電商平臺的資料,總的感覺戲不是很大,尤其是近40家經銷商集團聯手“汽車街”這個項目,弄得挺熱鬧,最后能不能開花結果,真是個未知數。
為什么這么說?先讓我們看看現在汽車經銷商與汽車電商面對著怎樣的困境。
先說汽車經銷商。其危機的根源是:現在汽車經銷商服務能力不能滿足用戶的真正需求。照理說,現在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6億輛,每年新車銷量超過2200萬輛,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市場需求還是相當大的。但現在服務主體的結構出了問題,用通俗的話講,五星級酒店太多,二至四星級的酒店太少。據不完全統計,現在4S店這種五星級水平的經銷商已有2.4萬家,而其他不計其數的分銷商與維修服務商基本處在個體旅館的水平。用戶偶爾上一次五星級酒店可以(購置新車或前幾次保養),但長期上五星級酒店(后續維修保養),既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必要。再說汽車電商。其優勢在于流量大,在給用戶帶來多種選擇的同時,也具備了為4S店引流的功能??墒撬麄儸F在閑不住,一是要線下賣車,二是線下做上門維修保養,將自己引向了與4S店競爭的對立面。運行一段時間后發現,賣整車貼錢有時還貼不過4S店,搞維修保養只有燒錢才能引來流量,此外沒有辦法黏住用戶。燒錢何時是個頭?目前 看來這種做法前途也不妙。
那么汽車經銷商的出路與汽車電商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在這里我談一下自己的一點淺見。
對于汽車經銷商,特別是經銷商集團,當下要做的主要有兩件事:
一、盡量讓有經營能力的4S店活著,最后“剩者為王”。今年年初,我先后寫了《今年是汽車人備受煎熬的一 年》、《中國車市將遭遇三十年來最大調整》等文章,對今年汽車市場的走勢作出了預判,現在均已應驗。我認為,這種調整未來還將繼續,2.4萬家4S店即使去掉1/3,數量仍然多,因為消費者不需要那么多“五星級酒店”。在這場淘汰賽中要活下來,主要拼的是“兩力”,一是資金實力。因為面對長期微利或虧損的局面,沒有雄厚的資金不可能堅持;二是經營能力?,F在是考驗內功的時候,經營上沒有絕活也會頂不住。如果在這場淘汰賽中能活下來,這種“五星級酒店”的4S店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生存不會有大的問題。
二、構建多層次的維修服務體系。新車現在大多虧著賣,從長遠看,賣新車今后也不會掙多少錢,主要得靠服務。誰能盡快構建有品牌、質量好、快捷、便宜的維修服務品牌,打造出像如家、速8這樣的維修連鎖服務網絡,誰就能搶占未來競爭的先機,并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現在,經銷商集團不是沒有能力干這個活,關鍵是從領導到員工都不習慣于干這個活。讓“五星級酒店”的人往高大上的互聯網上轉可以,但往下干二至四星級酒店的活,誰受得了?
當然,往互聯網轉型也是必須做的事,經銷商集團在搭建完多層次的銷售服務體系時,可以“互聯網”,而不是直接奔向“互聯網 ”。
對于汽車電商,應繼續從兩方面發揮自身優勢,少在線下白忙活:
一是繼續發揮引流功能,為新的銷售服務主體服務。過去,像易車網、汽車之家等多為4S店引流,今后除4S店外,多種銷售業務與維修服務業態將蓬勃發展,因此可為他們繼續提供引流服務,將這一方面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避開誘惑,回歸本位,這考驗的是像易車網、汽車 之家這類互聯網公司的定力。
二是開拓新的線上服務門類?;ヂ摼W公司的強項是線上“軟”的部分,而不是線下“硬”的部分。賣分期、賣車險等都是“軟”服務,是互聯網公司的強項。此外,汽車零部件、汽車用品等不需要過多“硬”件支持的門類,也可以成為它的拿手好戲。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汽車經銷商與汽車電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許多人問下一步怎么辦?我以為,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頭腦清醒,要不停地問自己,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什么是自己的絕活?守住絕活,伺機發力,就能成為大調整中的贏家。連各自“金剛鉆”的絕活都沒練 好,就企圖通過所謂的聯合,最后共渡難關,最終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