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遭遇十二連降時,長安汽車逆勢增長,成為其中的一抹亮色,帶給中國汽車人信心和希望。今年,隨著自主品牌逐漸走出低谷,長安的表現更為搶眼。今年1~5月,長安自主品牌汽車銷售73.28萬輛,同比增長17%,銷量居自主品牌榜首。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47.74萬輛,同比增長44%,也在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一。在乘用車品牌銷量排名中(含合資企業),長安汽車是惟一進入前四的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
在國有汽車大集團自主品牌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為何長安能夠成為其中的“另類”?此次,通過與長安集團總裁、長安汽車副董事長張寶林的深度交流,我終于找到了關鍵原因。正是多年來堅持以自主創新為重點,才使長安在積累中爆發,逆流而上。如今,技術主導的理念在全球汽車業已達成共識,而很多自主品牌還沒有真正踐行這一理念,長安汽車崇尚的“沒有技術就沒有一切”的精神是自主品牌學習的榜樣。 ——題記
技術為本、質量為要、客戶為尊
李慶文:《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是創新驅動,但目前汽車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自主創新薄弱。近年來長安集團在自主創新能力上有了很大提升,對于自主創新模式和路徑的探索,在自主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收益和成效,對我國汽車工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銷量增長并不是關鍵,最主要的標志是自主品牌通過創新,可以和合資品牌、外資品牌在激烈的市場中競爭,并給人以信心。
張寶林:確實,對于汽車業來說,國家發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說明國家從頂層設計方面看到了整個工業的發展趨勢,尋找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我仔細研讀了這一文件,發現其中有很多提法具有新意,如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此外,像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都對汽車工業發展有直接的影響。結合長安的實際來看,近十多年的發展正是按照這些要求在推進,盡管那時候還沒有出臺《中國制造2025》,我們的認識也不是很完整,但在實踐中我們確實是按照這個思路在往前走?!爸袊圃?025”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狹義上看,它指的是制造過程能力的提升,包括智能制造。中國汽車產業這幾年的發展受制于整個中國制造業的薄弱環節,即只有整車遠遠不夠,還需要零部件協同發展?!吨袊圃?025》規劃對汽車業而言是巨大的發展機遇,它將進一步促進汽車業的轉型升級,提升整個汽車產業鏈的能力。
李慶文:去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經歷十二連降,汽車行業曾經一度彌漫著沒有信心的氛圍。長安在這個關鍵時刻力挺了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特別是2013年和2014年這兩年,要是沒有長安,自主品牌的發展會更黯淡,從而讓人徹底失去信心。你在長安工作的時間長、體會多,了解長安這些年的發展軌跡,能否介紹一下長安改革開放以來在自主創新上的發展經驗,給其他自主品牌一些借鑒?
張寶林:去年,在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遭遇十二連降的情況下,長安汽車逆勢而上確實成為了一個討論點。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整體銷量有所回升,但整個大環境的壓力仍然很大。
結合長安的實際情況來看,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堅持技術為本、打造經典產品。如果沒有技術,單純談制造就是無源之水。不僅中國如此,放眼世界也一樣,技術領先、打造經典產品這條路需始終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即使再困難也要堅持?,F在長安集團已做了未來十年的規劃,其中既包括整車,也包括動力系統,還將零部件納入其中。規劃中,技術提到很重要的位置,技術必須要領先。
第二點就是質量為要。這幾年長安打造品牌時始終強調質量,在抓質量的過程中勇于剖析自己的不足,把我們的產品與國際上最先進的產品進行對標和解析,找出差距,在彌補差距的過程中把各種工作數據化,通過大量的實驗提升我們的產品質量。這一過程非常艱苦,有的時候我們也彷徨過,但最終我們意識到,只有這么做才能成功。
第三點就是客戶為尊。對于企業來說,其根本是讓制造出來的產品得到廣大用戶認同。所以長安這幾年建立了大量用戶調查的組織結構,還在全國設立了十多個用戶調查中心。每年我們有數十場用戶調研會,把大量的用戶訴求變成我們開發的語言,變成數據化的東西,以引導開發、提高產品質量。
這三點我覺得至關重要,是我們過去的經驗,也是下一步長安集團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所在。此外,便是現在經常提的移動互聯和智能制造。我覺得前三點是基礎,后兩方面是手段、技術和載體。在堅守前三點的基礎上,主動擁抱互聯網,積極發展智能制造,以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產品水平。
開放式創新為發展開拓道路
李慶文:據我所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有一個車路協同的項目,在后續的實驗中和長安合作進行。這一項目是國家“863計劃”中最小的項目,既不是研究汽車的,金額也不多,為何長安要與他們共同合作呢?
張寶林:長安的一個特點是以開放的思維搞創新。剛才您說的這個項目雖然小,也不是研究汽車的,只是跨界到汽車領域,長安之所以不拒絕合作,并給予支持,正是基于我們開明開放的文化。只要是和行業相關的活動,涉及到國家政策的變化,長安絕不拒絕,也不怠慢。
長安的自主創新是一種開放式的創新,如五國七地的研發格局本身就是一種開放方式,吸收全球優秀資源為我所用,而不是什么事都靠自己去做。因為汽車產業鏈非常長,必須借助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在產學研協同創新方面,長安和國內十多所院校都有非常好的合作,還有很多項目。所有的事情都依靠自己做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在移動互聯和智能化過程中,很多資源和基礎可以拼接到汽車上,它相當于給汽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這時候更要抱著開放的心態。
李慶文:聽說長安結構化道路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到了技術驗證階段,這在自主品牌車企中應該算比較領先的。
張寶林:我們在智能駕駛方面已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已經掌握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全自動泊車等智能駕駛核心技術,特別是結構化道路無人駕駛技術已經通過實質性技術驗證。
今年長安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也發布了相關戰略。未來的規劃是在新能源領域10年投資180億元,推出34款產品,2025年累計銷售200萬輛,并提出2025年實現“518”的技術目標,即純電動產品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百公里加速達到5秒、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百公里綜合油耗為1L、純電動產品單位質量每噸百公里耗電為8度。今年上半年第三代純電動汽車——逸動純電動上市,這是長安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成果,也是合資合作新模式。
教學相長更受合作伙伴尊重
李慶文:今年1~5月,長安集團發展如何?
張寶林:應該說,今年1~5月長安集團發展有以下亮點。一是旗下的核心企業——長安汽車今年前5個月表現出色,其增長主要得益于自主板塊的增長,自主品牌乘用車增長遠遠高于行業增速,一系列新產品計劃正在有力推進中。這說明技術、用戶、質量在起作用,且品牌宣傳塑造方面也全面出彩。合資板塊雖有增長,但增幅不大。二是零部件企業有了較好的發展,下屬的零部件企業過去以給自主品牌配套為主,現在已給合資企業配套,表明有一部分企業具備了合資企業全球供應商的水平。三是長安集團下面的商貿服務業在全國有5500多個營銷服務網點,今年1~ 5月商貿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增幅在兩位數以上,將成為新的增長點。此外,改革調整與合資合作也有了新的突破,長安集團發展戰略更加明確,已初步完成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
李慶文:我覺得對于長安集團來說,三大業務板塊非常合理。尤其是整車布局結構很好,即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比例結構優化,這是其他大型國有汽車集團所不具備的。目前我國汽車結構中最大的軟肋是合資太強、自主太弱,這是一種缺陷性的結構,不少汽車集團如果去掉合資這塊后就虧損了,而長安50%是自主。
張寶林:實際上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業的發展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在整車方面,長安集團是合資合作和自主創新兩條腿走路,我們始終以自主創新為重點,現在長安既有整車,又有核心零部件,如發動機、變速器,增壓器、汽車電子等,而且我們在自主零部件當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對于零部件企業,我們的發展方向是可以與國際一流的零部件供應商合資合作,在技術領域實現資源共享,因為目前中國零部件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通過合資合作的方式來加速自主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這樣長安集團的結構就比較穩妥了。
李慶文:因為有了這個優化結構,所以長安就能夠有節奏、有次序地前進,并且能夠更好地應對風浪?,F在長安集團零部件以自主為主,整車自主與合資品牌并舉,如果今后自主繼續增長,能占到60%比例,合資占40%比例,那這個結構就非常健康合理了,真正實現了國際融合。
張寶林:對。就是形成新的形態,不是一邊倒,不是簡單地一方輸出一方接收,而是雙向學習,就是我既輸出你的產品也學習你的產品。這種教學相長或者說互相支援的狀態,更會得到合作伙伴的尊重。
李慶文:我很關注哈飛的發展,可否談一下哈飛改革發展情況?
張寶林:在兵裝、中航和地方政府幫助下,哈飛今年前5個月的改革應該說有了新的進展。我們按照1+3的戰略推進哈飛的又一輪改革,所謂“1”就是哈飛的轎車,長安福特已經收購哈飛轎車部分資產,前期繼續代工長安悅翔V3,接下來生產長安福特的轎車產品,還有幾十億元的投入,目前正在快速推進中,規劃產能20萬輛。原來哈飛的員工大概一半以上已進入長安福特哈爾濱工廠。所謂“3”,其一是以哈汽集團為主體,建立沖焊業為長安福特配套,新成立零部件板塊;其二是綜合服務,也是以哈汽集團為主體,包括動能等方面服務;其三是存續整車業務,也是目前大家比較關心的哈飛還生不生產哈飛牌汽車的問題。從政策角度講,整車資質仍然在,我們會按照市場規律來辦事情,這就需要進行很好的研究??傊?,哈飛各項改革現在正在快速推進中,初步效果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