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還是世界上最奇葩、最荒唐的汽車市場,令人笑掉大牙的合資自主于2017年2月7日正式壽終正寢,但這出鬧劇并沒有就此畫上句號。
在中國農歷之后第一個工作周的2月7日,東風啟辰正式掛牌,原東風日產中方一把手周先鵬轉戰東風啟辰。未來5年,東風啟辰計劃推出8款新車。

東風啟辰的誕生,意味著喧囂一時的合資自主,這個怪胎終于成為歷史。
啟辰品牌于2010年9月在東風日產成立,其誕生背景是,上年初為應對金融危機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提出了中國自主品牌發展戰略,明確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鼓勵汽車業進行兼并重組,及“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超過40%,其中轎車超過30%。自主品牌汽車出口占產銷量的比例接近10%?!边@一具體目標。
規劃發布后,各車企紛紛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同時在傳統汽車領域跑馬圈地,一股自主品牌熱潮就此拉開。
由廣汽本田開啟的合資自主也因此成為熱門時髦話題,于是一股像快手紅人一樣奇怪的景象出現了,汽車記者們滿中國追問合資企業負責人合資自主的事,而合資企業負責人要是不談上幾句合資自主,就像成了漢奸賣國賊似的被鄙視。

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自身發展規律,央企一汽、東風的自主品牌與領跑者的差距越拉越大;當初的網絡紅人合資自主也做鳥獸散,成為一出徹頭徹尾的鬧劇。
中國的汽車合資企業都沒有完整的產品開發能力,對外方來說,就是一個本土化生產工廠,它們沒有動力開發中國的自主品牌,從成本角度看也違背大工業生產原則。大眾、本田、寶馬等跨國車企,更愿意在合資企業生產的中國市場“特供”車型上,懸掛洋品牌商標,以獲得更高收益。因此啟辰等合資自主品牌所作的事,就是將合資企業淘汰的陳舊車型改頭換面重新投放市場上,這種做法的含金量甚至不如深圳華強北的山寨手機廠商。
因此合資自主從誕生那天起就是一種短視的政治投機行為,根本沒有長遠打算,不僅對合資企業正常運營是一種干擾,還是中國投資環境破壞的一個例證,走不下去也是必然。
目前來看,中國的消費升級仍會在很長時間持續,而消費者也并不是不接受國產品牌或只接受低質低價的國產品牌,以華為為代表的國產手機企業成功站穩高端手機市場就是很好的證明。
這種現象對中國本土汽車企業來說是一種非常大的鼓舞,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達到甚至超過外國汽車品牌水平,才是值得追求的正確目標。
雖然東風啟辰未來走向如何現在難以預料,但合資自主的落幕是對錯誤的糾正,只是這種荒唐的代價是否太沉重了?(高斌)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