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奇瑞近幾年的發展,除了自身的體系“進化”外,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從此前的自主發展逐步過渡到了“自主 合資”的階段。在業界的觀點中,此前的“大奇 瑞”是指奇瑞的多品牌發展戰略,而眼下的“大奇瑞”則因為有了合資公司奇瑞捷豹路虎和觀致汽車的加入,而更多了一些發展的想象空間。
事實上,國內自主品牌車企中,無論是一汽、東風、長安、廣汽等“集團軍”,抑或吉利、比亞迪等民營車企,通過合資抑或海外并購,都為其自主品牌發展贏得了更多的技術和人才支持。
但在過去的十多年發展中,奇瑞在大多數時候更像是一個“苦行僧”——從尹同躍篳路藍縷創了奇瑞,第一階段多品牌運作的規模發展,再到眼下“回歸一個奇瑞”戰略轉型,奇瑞一直是自己摸爬滾打。在通往自主體系競爭力逐步提升的路途中,奇瑞有些過于形單影只。
一 個較大的區別在于,一汽、東風等集團軍是“先合資、后自主”,奇瑞則是“先自主、后合資”。一汽、東風等,在通過前期合資積累的資金及技術資源的基礎上搞 自主,在路徑上就相對簡單許多。例如,東風自主的首款車型就是借用合資車企品牌的車型平臺,而且一汽、廣汽的模式也與之類似。但反觀奇瑞,由于其合資板塊 的業務也處于起步期,這個過程中,奇瑞要想從合資板塊獲得較多的資源,還需要等待合資公司發展得更為穩固。
事實上,早在奇瑞捷豹路虎合資 之初,其就有合資公司自主品牌項目的考慮。觀致汽車在發展前期,在其常熟工廠尚未完全建成之前,也曾利用奇瑞的工廠進行相關項目的試生產。這也說明,即便 是在合資業務尚未完全站穩腳跟的時候,奇瑞自主與合資的“交集”就已經較多。那么接下來,如何從合資板塊尋求更多的技術支援,對于奇瑞而言并非不可想象。
相比較而言,無論是觀致汽車抑或奇瑞捷豹路虎,都是產品資源及技術實力都比較強的合資車企。盡管當下這兩大板塊的市場運作尚未完全達標,但其產品實力和技術實力在業界都是有目共睹。
事實上,奇瑞迫切需要幫手?;蛘哒f,在奇瑞轉型第三階段攻堅的關鍵時期,奇瑞需要為自己注入新的能量。而這個能量,可以更多地來自于旗下新增的奇瑞捷豹路虎和觀致汽車兩大合資板塊。